檢驗醫學是一門學科,一個產業,它的發展需要政府、醫院、企業、實驗室本身多方面的關注。其實,探討檢驗醫學的發展趨勢以及未來的走向,可以基于兩個方面:一是實際需求,二是市場規律。
需求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政府需求。政府需求是要求醫療機構質優價廉,目前更加關注的就是醫療安全這方面的內容。
提倡“醫療安全、服務績效”,醫院醫療資源的整合就顯得非常重要,在2002年底、2003年初對于北京市醫院的檢查來看,我們發現一些三甲醫院臨床小實驗室比較多,一個醫院同一個項目多個實驗室同時開展等突出問題都會使得我們的服務,我們的績效,我們的質量得不到保證。另外就是降低成本,還有就是項目的優化和循證。再有就是績效。
另外從臨床需要來看,臨床更關注的是質量,檢驗結果的準確,服務到不到位,檢驗報告的及時與否。從實驗室的角度,告知與咨詢常規化將來是一個趨勢。為什么提到常規化?現在有好多檢驗科,好多實驗室已經做到臨床告知,標本采集的注意事項、運輸、保存等等這些方面。好的檢驗科做到了,不是所有的檢驗科都做到了,甚至有一些檢驗科不是常規化的一個工作。再有就是咨詢,這樣的軟件可以稱之為是臨床檢驗的專家系統。因為我是搞微生物的,在細菌檢驗方面專家系統是早已經應用于臨床了,尤其是一些自動化的檢驗設備,他們已經把細菌耐藥的一些信息,一些表型特點和基因特點全部以軟件化的形式編成了程序。比如說這種細菌表象是耐藥的,表象和臨床有效性是有差異的,這些特例都在專家系統中體現出來,所以就會把一些準確的信息提供給我們,我們就可以通過檢驗報告給臨床以非常準確的建議。所以說對于整個檢驗來講,專家系統將來也是一個趨勢。
第三是實驗室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實驗室要考慮政府,考慮醫保,醫院、臨床等方面。所以我提到規范化、標準化的問題,這里面檢驗路徑的優化是比較關鍵的方面。實際上我們檢驗醫學也應該有一個檢驗醫學的路徑,檢驗醫學的路徑如何優化,如何持續的優化是非常關鍵的。比如說標本種類的規范化,實驗室全自動化的啟用,臨床咨詢隊伍不斷壯大,各個專業組的優化組合,這都是面臨的問題。
第二個方面就是競爭的影響。獨立實驗室,臨床的POCT,醫保的選擇這些方面都對實驗室有沖擊,也就是說也存在著競爭。這就使我們實驗室要向循證、規范、經濟發展。對于獨立實驗室的發展問題,我認為有兩個影響因素:一是市場影響,二是人為因素影響。如果哪個地方,哪個區域市場的因素大一些,人為因素小一些,這個土壤就比較適合獨立實驗室的發展,比如說將來的贏利性的醫療機構、個體診所、體檢中心,他們更加關注、更加注重的是市場的規律。經濟經營這一塊,所以這就使得獨立實驗室有較大的發展前景。再一個就是企業方面,企業對市場的關注,使得我們新技術、新方法和新的檢測指標不斷出現。比如說現在DNP等等這些新的指標出現,很多都是用企業的實驗室來研發的。
綜上所述,我個人的觀點,將來檢驗醫學有這么五化:“標準化、自動化、信息化、人性化和臨床化”。